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中华老字号内联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传承人何凯英正式收下3位开山门徒。与此同时,内联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也正式对外开放,它将成为北京首家常年免费对外开放的非遗展厅。展厅陈列上百种实物、图片、展板及文字资料,详细介绍了千层底布鞋的历史沿革、制作工艺、传承谱系等内容。
鞋文化和非遗技艺的传承 从昨天开始,到大栅栏逛街的游客不仅可以体味京味儿商业文化,还能在内联升大栅栏总店三层参观首家常年免费开放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 200平方米的展厅中,游客可以看到千层底布鞋的历史沿革和制作工艺,也可以细细研究鞋文化和非遗技艺的传承与发展。在开展仪式上,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何凯英师傅正式开山收徒,3个徒弟将成为内联升第5代传承人,并在师傅的带领下成为非遗技艺核心团队。
近日,江苏双沟酒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双沟大曲酒传统酿造技艺” 项目,经江苏省专业部门评审,已入选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双沟大曲酒传统酿造技艺源于民间,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工序十分复杂,是研究民间蒸馏酒发展史的重要素材,酿造技艺具有重要的历史传承价值。 近年来,公司十分重视双沟大曲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组织专人对双沟大曲酒酿...
作为南京城的一张重要“城市名片”,对夫子庙景区的保护立法,在昨天的人大常委会议上被提上重要议程。当天上午近400名代表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提请审议《南京市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风景名胜区暂行条例草案》的说明,草案中首次提及政府要设专门场所及资金保护非遗传承人。 记者注意到,在草案第二十一条这样规定:“对风景名胜区内的秦淮灯彩、古琴、金陵琴派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
3年乡野拾遗近1.9万条 建市以来最大规模非遗线索普查结束 濒临绝迹的泰州道情,妙趣横生的渔家婚俗,工艺独特的靖江竹编……历经3年多努力,我市新一轮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普查日前完成,新发现较高价值非遗线索18991条。 在全面普查基础上,我市将建立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资源数据库,内含泰州非遗分布地图集、泰州非遗名录、非遗普查资料汇编等。 800多人直接参与普查...
世界李氏宗亲将聚老子故里 人民网讯 世界李氏宗亲十三届二次恳亲大会将于10月17日至20日在老子故里河南省鹿邑县召开。这是世界李氏宗亲总会首次在中国内地召开恳亲会,海内外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李氏宗亲500多人将参会。“世界李氏宗亲总会”是李氏宗族组织中规模最大、机构最完整的世界性李氏宗亲会,成立于1971年10月29日,至今已有38年历史,会员遍及世界各地。 (张永恒) ...
人民网·天津视窗8月19日电:记者从塘沽区文化局获悉,经过专家研究论证,北塘高跷、北塘飞钹、大沽潮音寺庙会、河头落子、天碱侯氏制碱5项,基本符合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资格,区文化局已经将这5项申报市级名录。 据了解,经过近三个月的普查、收集、整理、立项,塘沽区非遗小组共发掘北塘高跷、北塘飞钹、大沽潮音寺庙会、河头落子、天碱侯氏制碱、河头小车会、女子舞龙队、北塘渔民号子、...
日前,经汉沽区政府研究同意,批准区文化局确定的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2项。 此次公布的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七大类12项。具体为:民间文学类的盐母和盐母庙的传说、海鲇鱼的传说、铁神庙的传说、钱坨与前坨、八卦滩的传说、大滩王的传说;传统舞蹈类的汉沽飞镲;传统戏剧类的评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的形意拳;传统技艺类的“汉沽八大馇”的制作工艺;传统医药类的...
宁静的百竹海飘出花号优美的声音:“呜嘟嘟——嘟嘟呜——呜嘟呜嘟嘟嘟呜”,江安县仁和乡石仓村63岁的老农民吴正才拿着一根呈喇叭形的竹制乐器忘情地吹奏着,悦耳的号声吸引了不少群众围观。这天,江安县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队到当地整理发掘面临失传的民间音乐奇葩“呜嘟嘟”——百竹海花号。...
继耀州火亭子被首批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后,药王孙思邈传说、孙思邈养生文化、香山庙会通过严格的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经陕西省政府批准,被正式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至此,铜川市耀州区共有四个“非遗”项目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耀州区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列入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来抓,经过专题开会研究,成立了耀州区非物质文...
三亚公布第三批市级非遗名录 黎族民间故事等七项入选 本报三亚8月13日电(记者郭景水)三亚市日前正式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涉及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手工技艺、传统民俗等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 记者今天获悉,三亚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为:三亚市黎族民间故事(民间文学)、海螺姑娘(民间文学)、疍歌(民间音乐)、苗族三元舞(民间舞蹈)、黎族...
从市文化局获悉,我市第一批、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共121人,日前正式认定产生并向社会公布。 为有效保护和传承绵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后继人才,绵阳市结合辖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际情况,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的相关工作。经向社会公示、复核,最终确定121人为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包括第一批66人和第二批55人。 此次公布的121名非遗...
在省政府日前公布的137项第二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里,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大禹的传说、羌戈大战、羌族推杆、羌家石雕房与吊脚楼、羌族碉堡营造技艺、大禹祭祀习俗、羌族沙朗7大项名列其中。至此,我市已有18项“非遗”项目入选省“非遗”名录。 截至目前,我市的羌族推杆、羌戈大战、大禹的传说、涪江号子、耍蚕龙、平武虎牙斗牦牛、羌族沙朗、建中高跷狮灯、大新花...
由崂山区文化局组织编写、全面反映崂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果的《崂山风物》日前正式结集成册。 《崂山风物》的编写历时三个月,四易其稿。有关部门对崂山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17大类1200余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500余个资源普查项目进行遴选归并,去芜存菁,全面整理,最终完成编纂。全书分4卷,共计150余万字,是迄今为止我市内容最全、体例最新的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著。 截至目前,崂山...
记者王红利 实习生牛英豪报道 记者昨日从市文化局获悉,为了进一步保护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配合文化部于9月开展的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我市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申报工作已经正式开展。 据了解,申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必须是已经列入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市此次具备申报条件的共有15项,其中包括杞县杞人忧天传说、兰考县卧拐秧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